航空筑梦践初心 红色基因育英才
——南昌航空大学航空科技馆讲解团“”航空筑梦“”实践队赴哈尔滨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一段跨越千里的实践之旅,一堂行走在祖国北疆的思政大课,将航空报国信念深植青年心田。
2025年7月31日至8月1日,南昌航空大学航空科技馆讲解团“航空筑梦”赴哈尔滨实践队以“传承红色基因、践行航空强国”为主题,开展了一场融合航天探索、爱国教育、科普实践与交流互鉴的立体化社会实践。在东北黑土地上,航空学子们用脚步丈量使命,以专业诠释担当,生动演绎了新时代航空精神的青春篇章。
航天馆里悟担当:对话大国重器的“摇篮”
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馆,实践队师生沉浸于中国航天事业的壮阔征程。从东方红一号卫星模型到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实物残骸,从“飞天”航天服到“玉兔”月球车,数百件展品勾勒出中国航天从无到有、由弱至强的飞跃航迹。“当触摸到‘神舟’返回舱的灼痕,仿佛能感受到航天人穿越大气层的炽热信念。”队员赵跃阳感慨着说。
与航天馆负责人张滨楠的座谈更是一场思想碰撞。围绕“航天精神与航空报国的时代共鸣”,张滨楠以哈工大“立足航天、服务国防”的科研传统为例,强调“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实践队指导教师曹然回应:“南航学子必将以‘国之所需,吾之所向’的决心,在航空强国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同时,两个讲解团成员互相学习分享经验,共同讲好中国的航空航天故事,不断成长!
血色沃土铸忠魂:侵华日军遗址前的信仰洗礼
步入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昏暗的灯光下,锈迹斑斑的刑具与受难者遗物无声控诉着历史之痛。“细菌实验”“冻伤测试”等复原场景让队员张城铭哽咽:“这些苦难印证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铁律,更让我们懂得航空强国的使命之重。”
在“金鸟”航空炸弹展柜前,队员们久久驻足。这种曾肆虐中国领空的武器,激发起学子们“航空强国不仅是理想,更是保家卫国的铠甲”的使命感。队长张城铭带领队员在纪念墙前庄严宣誓:“作为青年学子,吾辈敢担当重任,吾辈应自立自强!”誓言在肃穆的大厅中回荡,与历史对话,向未来作答。
童心种下蓝天梦:文明实践中心的“种子计划”
正值八一建军节,道里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携手南昌航空大学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心共同开展“逐梦蓝天,致敬八一”航空知识科普活动,50余名小学生踊跃报名参与。
活动中,实践队员张城铭为同学们进行了生动细致的航空知识宣讲。他梳理中国航空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阐释载人航天精神内涵,激励同学们学习航天人勇于探索、创新奉献的品质。宣讲过后,实践队员赵跃阳带领孩子们制作纸飞机,孩子们两人一组协作完成。尽管需精准把控折叠角度和力度,颇有难度,但孩子们仍凭毅力坚持探索,攻克难关,最终完成制作。同学们举起亲手打造的“纸质战机”模拟飞行,脸上满是自豪。
交通动脉见征程:工运馆里的发展启示录
在哈尔滨工运展览馆,从“中东铁路”蒸汽机车到“复兴号”动车组,从松花江渡船到智能物流系统,百年交通变迁史让队员们窥见国家发展的缩影。尤其在“国产大飞机供应链运输”展区,科技展品详细展示了航空装备运输的技术突破。“没有强大的综合交通体系,就没有航空产业的蓬勃发展”队员孙灿分享说:“这启示我们:航空强国既要专精技术,更要具备系统思维不断成长。”
淬火青春向云霄:新时代航空强国的精神坐标
此次实践是南昌航空大学深化“大思政课”建设的生动缩影。从航天重镇到血色遗址,从社区课堂到工运历史,实践队结合“历史与现实发展”“专业与使命担当”“个体与时代进步”三个融合交出答卷。
当实践队返程时,行李箱中装满的不仅是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的历史资料、哈工大的技术手册、孩子们的航模作品,更有一份沉甸甸的精神馈赠——那是以“忠诚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攀高峰”为内核的新时代航空报国精神,正化作昌航青年心中不灭的火种,照亮祖国蔚蓝的苍穹,他们将航空人的初心烙印在北国大地,让航空强国梦想在红色血脉中生生不息!
(作者:张城铭 孙灿 赵跃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