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2022年上半年宜春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着力稳住经济基本盘,出台了一系列保运行、“两不停”、促消费的政策举措,取得了积极成效,全市经济运行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增长区间,顺利实现“双过半”。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1629.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99.01亿元,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730.22亿元,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799.98亿元,增长3.7%。三次产业结构为6.1:44.8:49.1。
一、农业生产保持平稳
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211.71亿元,可比增长5.8%。蔬菜产量持续增加,全市蔬菜总面积达80.4万亩,增长4.9%;总产量103.0万吨,增长7.3%。畜禽供应充足,生猪出栏277.40万头,增长3.7%;牛出栏16.3万头,增长0.9%;羊出栏18.7万头,增长18.1%。肉类总产量29.08万吨,增长3.5%;家禽产蛋量6.4万吨,增长16.8%;水产品产量16.15万吨,增长6.5%。
二、工业经济稳中向好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非公有制企业增长8.8%;股份制企业增长8.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4.0%;私营企业增长12%。分行业看,全市36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1个实现增长,增长面为58.3%,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63.4%,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增长36.4%,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23.3%,医药制造业增长22.3%。分产品看,重点监测的199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115种产量实现增长,增长面为57.8%。其中,石墨及碳素制品、饮料酒、印制电路板产量分别增长88.6%、51.2%、16.5%。
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839.7亿元,同比增长21.9%;实现利润总额181.4亿元,增长45.5%。其中,新能源(锂电)产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增长71.4%、274.8%。
三、投资增长态势较好
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3.3%,制造业投资增长10.9%,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1.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4.4%,第三产业投资增长7.6%。民间投资增长13.5%,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6%,占比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对全部投资的贡献率为77.2%,拉动投资增长8.7个百分点。全市亿元以上施工项目765个,同比增加101个,完成投资占全部投资的65.7%,对全部投资的贡献率为75.8%,拉动投资增长8.6个百分点。
上半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337.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4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88.3万平方米,下降14.9%。商品房销售额237.9亿元,下降2.7%,其中住宅销售额195.6亿元,下降15.4%。
四、消费市场持续恢复
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2.3亿元,同比增长5.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155.2亿元,增长23.8%。其中,商品零售148.8亿元,增长23.8%;餐饮收入6.3亿元,增长22.8%。基本生活类商品零售较快增长,粮油食品类、日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87.5%、55%。升级类商品销售较旺,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52.8%、22.3%。网上零售增势强劲,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销售额27亿元,增长339.4%。
五、对外贸易快速回升
上半年,全市进出口总额247.99亿元,同比增长50.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32.93亿元,增长50.9%,比一季度回升3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6个百分点;进口15.06亿元,增长49.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0.2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5.52亿美元,增长9.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
六、财政收支总体平稳
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83.0亿元,同比增长9.0%,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4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03.7亿元,下降4.2%,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64.5%;非税收入完成79.3亿元,增长33.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46.9亿元,下降2.8%。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5.2亿元,下降14.6%;教育支出60.9亿元,下降2.2%;科学技术支出16.4亿元,增长12.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1.0亿元,增长12.8%;卫生健康支出51.0亿元,下降16.0%。
七、金融运行健康平稳
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863.33亿元,比年初增加439.69亿元,同比增长12.83%。其中,住户存款余额3149.14亿元,比年初增加344.05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1071.69亿元,比年初增加14.11亿元。
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910.26亿元,比年初增加276.21亿元,同比增长13.15%。其中,住户贷款余额1771.24亿元,比年初增加64.15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2129.59亿元,比年初增加202.66亿元。
八、消费价格温和上涨
上半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6%。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六涨二降”,其中居住类上涨2.7%、交通和通信类上涨7.8%、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2.0%、衣着类上涨0.8%、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1.4%、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1%,食品烟酒类下降0.2%、医疗保健类下降0.1%。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8%。
九、民生事业稳步发展
上半年,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16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52.78%;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9081人,完成年度目标的63.06%;零就业家庭继续保持动态清零。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3.86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60.28%,其中省内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2.74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60.73%。
上半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02元,同比增长5.0%,增速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53元,同比增长6.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呈现企稳回升,稳中向好态势,顺利实现“双过半”,成绩来之不易。但也要看到,当前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下行压力依然突出,稳增长的基础仍需进一步夯实。下阶段,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关于“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明确要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继续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稳定生产、扩大内需、助企纾困、提振预期等工作,筑牢经济稳定向好基础,拼搏三季度,奠定全年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转自宜春市人民政府网]